葛仙米
葛仙米是蓝藻门蓝藻目念珠藻属的一种低等单细胞蓝藻,学名为拟球状念珠藻。
以下是其详细介绍:
- 名称由来:相传东晋时期,医学家葛洪采其进献,恰逢太子患病,食用后病愈,皇上大悦,赐名 “葛仙米”,沿用至今。它还被称为 “天仙米”“天仙菜” 等,因外观与黑木耳相似且附地而生,又有 “地木耳”“田木耳”“水木耳” 等俗称。
 - 形态特征:葛仙米无根、无叶,细胞近球形,宽 4-7um,末端有时尖细。藻体为由无数藻丝互相缠绕,外包胶鞘的大型球形或不规则状群体,湿润时呈绿色,干燥后卷缩呈灰黑色。
 - 生长环境:多生长于夏、秋季雨后潮湿的草地或湿水滩地,在海拔 500-1200m 的水田中。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 13.5-17.6℃、日照时间 1044-1266h、年降雨量 1110-1410mm、水体 pH 值呈弱碱性的环境。
 - 分布范围:全球仅中国与非洲部分地区有少量分布,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,如湖北恩施、湖南湘西、四川雅安等地,其中湖北鹤峰县是世界最大天然葛仙米产区。
 - 繁殖方式:具有孢子繁殖和藻殖段繁殖两种方式。当条件不适宜时进行孢子繁殖,形成的厚壁孢子经过休眠后萌发成新的藻丝;当条件适宜时进行藻殖段繁殖,藻殖段从异形胞处脱开,成为一新藻丝。
 - 食用价值:是中国传统出口的珍贵野生食药两用蓝藻,食用方法多样,可蒸、煮、炒、熘、做汤、凉拌等,还可制成罐头、酱、饮料等。据《本草纲目》等记载,其有清热明目、利肠胃等功效,现代研究表明,它富含蛋白质、氨基酸、活性多糖、多种微量元素,营养价值高。
 


